关闭 More 保存 重做 撤销 预览

   
关闭   当前为简洁模式,您可以更新模块,修改模块属性和数据,要使用完整的拖拽功能,请点击进入高级模式

重播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
~路在何方~
退休版主
当前积分:64417
帖子    2793
新博币    1692 提现
提现    0
TA的勋章:勋章中心
     
    558 0 |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序浏览
    《中国城市大洗牌》精选点评:

      ●各地的“抢人大战”、雄安新区的建设、粤港澳湾区发展、房价的起伏等等,这些都是当今社会密切关注的问题,这本书中作者都作出了分析,也有各区域之间的对比及近年的差异对比,图表数据能很直观的看出趋势。

      ●扫盲读物

      ●分析得很透彻 很有深度 启发很大

      ●大城市大发展,北京对标华盛顿,上海对标东京,广深对标旧金山;南强北弱超过东富西穷;天津等城市抢人应对人口流出困境;雄安打造租城公民社会智慧城市;环雄四小龙豪赌未来;北京西城和深圳南山是政治和经济核心;汕头是南方的山东;海南花五年打造自由港;西湖免费藏富于民他城不肯学;两轮苏南模式没有超越广东;武汉除了房产业民营经济最强的是生物医药业;大城市离婚率高背后是房地产;

      ●作为智谷的忠实粉丝,出书必买。到手后迫不及待打开看,通过浅显易懂的文字学到了很多东西。

      ●城市志。难得的是言之有物,不管正确与否,敢下定论,表达方式上相当亲民甚至现代。至于看好后如何投资房地产,如何抓住中国城市发展脉搏,如何在经济洪流中乘风破浪……算了,穷!

      ●内容浅了

      ●本来抱有很大希望,但实际上就是每个城市特点的粗略勾勒,缺乏洞见,作为知识补充即可。

      ●这本书的核心在人口分析,最后落脚点在房价,对于经济和产业的未来却只是浅尝辄止。不过单从人口这一个方面,确实可以反应出很多最终结果,虽然中间影响的因素可能各不相同。

      ●语言浅显易懂,很多干货,但部分选取的数据虽可论证一篇章的问题,但放到全文,有些自相矛盾!值得在读一遍,仔细思考

      《中国城市大洗牌》读后感(一):悲情的中国城市

      1东西差距缩小,南强北弱无法逆转

      2北京对标华盛顿,上海对标东京,广深对标旧金山

      3未来区域发展只有一个赢家大城市

      4大城市缺的不是地,是征地指标

      5地方财政危机,投资越大效应越低

      6地方GDP注水方法,空转,虚增

      7中央不救助地方债务

      8不以GDP论英雄

      9小城市日本化,大城市香港化

      10创业去多金如下

      11北京会离第一大城市经济体越来越远

      12北京定位科技中心

      13抢人是对上轮经济周期的清算

      14政策驱动转向投资驱动转向人口驱动

      15雄安新区是新时代中国试验田

      16雄安首先是改革,而不是经济发展

      17环雄安四小龙,保定,白沟,霸州,定兴

      《中国城市大洗牌》读后感(二):城市志:江湖夜雨十年灯

      2020年我想发个愿,去看一些不太涉猎的书,去做一些不太擅长的事。

      在这样一本无论从出版社,到书名,再到装帧都正经到无以复加的书中,作者们可以用如此诙谐幽默,与时俱进的笔调来讲述这样一桩大处看波澜壮阔,小处看家长里短,看他人指点江山,看自己安得广厦千万间的书,总会有种惊喜并且哀伤着。

      我并不是一个多么关心家国大事的人,当然并非不爱国(大家别捶我),只是觉得就好像全球温度的变暖和明天出门是否要换一件薄点的单衣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而这种讲述国家发展趋势的书籍,一直以来都不会是我阅读书单中的一本,当然这并不妨碍我在这本书阅读完毕后,发出“真香”的感慨。

      言之有物,不玩虚的。这是我对这本书最初的印象,在书中作者大量引用了党政机关的文件,和当时政策相关新闻,以及使用了详尽的图表来说明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既然说是城市,自然是从城市规划,发展历史,交通,民生,经济,住房等方面入手,笔者为此做了很详细的阐述,纵观全书300来页,大有中国城市变迁,风云际会之感。

      一直以来我都生活在浙江宁波,即使是读大学也在上海,长江三角洲的发展确如书中所言,既一日千里,又跌宕起伏,特别是在杭州G20成功举办后,疯狂带动了杭州以及周边地区经济高速发展,而相应伴随着就是过度开采市场资源后的内在枯竭,作为一座城市的风向标,房价就是在这阵虚高的趋势中以最快的速度飚到5字开头,当然据说这还不是杭州中心地段。但相应的配套建设却并没有能够很快的随之而来,到底是饮鸩止渴下的强心针,还是下一次高歌猛进的序曲,杭州如同巨大的黑洞将周边所有的资源疯狂的吞噬到自己的内核化为己用。作为民生问题的重中之重,作者满腹情怀的将“房价”独开一篇,并且命名为“安得广厦千万间”,我看到此处不禁一笑。一头出生率不断降低,另一头房子却水涨船高,一则有经济市场的风向,二则是国家限购令下的反噬,看着能够以最便捷有效的方式抬高当地的经济效益,实则,生活成本的不断升高,必将反作用于全社会的方方面面,现在居高的房价扼住的是所有年轻人梦想的喉咙,日后就是限制一城一地发展的天花板。

      总的来说,本书能够如此大胆且确定的的剖析利弊,分析中国城市发展的内在逻辑,并且给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对于一个无论是身处其中的随波逐流客,还是身先士卒的弄潮儿,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对于前者,明白总比糊涂要好,对于后者,或许——这就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不二法门。

      《中国城市大洗牌》读后感(三):房地产@出生率@大趋势

      万分感慨,万分欣慰,终于能看到一本截止到今年的趋势性的书,并且,还是关于中国城市发展潜力、分布、未来走向的工具书!

      《中国城市大洗牌》是由黄汉城、史哲、林小琬三人共同主编、撰写的一部近现代中国城市发展规划与研究的书。

      不可否认,如今的城市规划至关重要,这关系到人们休养生息、安居乐业。一个城市的发展好坏,有没有继续发展的潜力,现在有什么隐患,地方政府对城市发展有哪些必要且有手段的有力措施…这是一个很大的综合性的大命题,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这都可以当做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书中通过引用国家各级机关的通知文件,借助各研究机构详尽的调查数据,再配合自己的精心研究和策划,帮我们认清现阶段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且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包含城市发展的潜力、人才引进的实质、城市建设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现阶段的人口出生率、房地产走向问题、经济发展规律等等,并通过主要代表城市的发展历程,横向纵深的做出对比,改革开放以来的相关数据、趋势走向,帮助我们认清现实,能够大致准确的了解自己所在城市现在所处的实际情况,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投资理财,都不能盲目盲从,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有其自然规律,人为因素影响只是暂时,自然法则当然不可随意更改。

      现阶段,城市发展中最大的两个问题,我认为是房地产和出生率。第一个问题,房子作为居住和买卖两个属性来说,是非常独特的,因为既可以居住,又可以买卖赚钱,因此,近二十年来,充满了争议,整个社会浮躁绝对有房地产的责任。人们不再辛勤劳动,只信奉买了房子等着涨就可以,如此民间风气如何带动经济发展?如何扩大内需?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中,房地产问题必须得到妥善解决。在很多人的思维中,房子只会涨不会跌,殊不知近邻日本,日本东京的房价跟帝都持平,但东京一百公里以外的房子不要钱,白送都送不出去,因为没有那么多人口。这就要联系到第二个问题了,人口出生率。据世界权威机构测算,满足正常繁衍接班的出生率为2.1,就是说达到这个数据才能保证各行各业都有人接班。而我国的数据为1.5,已经多年低于国际正常数据,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我国的出生率,人们的生育意向常年低于预期,别看现在周围生二胎的大有人在,可就算这样,2018年的出生人口已经是近二十年来首次低于1500万,而2017年还有1700多万,现在可怕的是二胎政策放开以后,这一波二胎热过去之后怎么办?更可怕的是现在的90后连一胎都不愿意生了。出生率低,人口逐渐萎缩,内需无法提振,那么整个社会的经济情况就会逐步下行,这已经成为国际性的大难题。据不完全统计,按照现在的人口出生率,按照现在的社会发展状况,日本再过40年,从现有的1.27亿将减至0.8亿左右,而韩国再过40年,将不复存在…虽然略显夸张,但不得不说人们的生育意愿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本书数据准确、内容详尽,阅读感受非常震撼。条理异常清晰,作者的思维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创作什么,只有认真、务实的学者才会有如此丰富的知识。书中指出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弊端和造成的原因,并给出了一定的指导意见,难能可贵。阅读过程中,数度引起共鸣,某种程度上,比看网络爽文还要投入,作为生活在当下的人们,一定要熟知整个社会发展经过,做一个明白人,这对我们的人生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城市大洗牌》读后感(四):中国城市大洗牌:城镇化的下一个出路在哪里

      城市发展,往大的说,城镇化,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枢纽,可以说承载着现代化的希望;往小的说,谁主沉浮,机遇转瞬即逝的时代了,是每一个城市的挣扎,也是每一个我们对未来、对生存和生活的选择。

      看书本的英文名更加直观些:Changing Patterns of China’s Regional Economy,中国地区经济的发展模式,更简单的来说,大致08年以后,从基本面看中国区域经济特别是从城市和城市群角度来看,发生了什么变革,现在又是什么样子的,是自由繁荣,还是固守衰退,有了新的机遇还是故步自封。

      本书给了五个观点:①深圳的爆发与一线城市版图重构②雄安出世与权力中枢布局调整③南方崛起与经济中心南移④都市圈兴起与战略路径修订⑥强省会与人口流动大战。

      个人观点来看,本书的分析还是比较全面的,特大城市发展、雄安新区、大湾区、长三角、城市人口结构和房价影响都有进行细分分析,运用的数据虽然多是近十年至17、18年,就中国统计发展的现状来说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可能是不同作者文章的整合,难免存在观点重复和赘述的情况,更重要的是如果可以看到更多运用城市发展理论和模型的建立分析,而不是流于浅层数据描述分析,历史纵向和国际横向对比的资料再丰厚些就更棒了。

      当然这可能是一本主要发表于面向大众读者杂志文章的汇总书籍,需要下里巴人也无可厚非,至少比较全面的描述当下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城市发展路径的书籍本来就是目前知识经济体系里的稀有物品,也可能是我的信息源比较狭隘,所以当看到图书推荐时基于以上原因便入手了。

      是什么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命运

      谈谈读后感,首先城市发展依据的是城市发展规划,因此对自身的资源和禀赋有清晰的认识是至关重要的,政策倾向、人口结构、劳动力红利、可利用土地、港口航道、区位甚至是文化各项因素都可能是优势,当然也极可能是缺点,老子说自知者明,只有认清自己手上的牌,才知道如何组合、如何蓄力,何时进攻,长沙一举跟上时代列车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城市发展规划的决策程序和规划者在这里不展开讨论,但其重要性几乎可以说决定了一座城市的未来。

      其次,客观存在的强政府色彩的城市发展模式可以是僵化陈腐的躯壳,也可以是一片蓬勃向上的气象,关键在于地方作为,包括在任班子的配合、执行能力、改革决心、管理系统的现代化水平等。参见早些年的颓废西安和钉钉浙江,我们甚至有理由认为如果这次的Novel Coronavirus发生在杭州,那么地方政府的危机应急措施采取效率会比武汉更高。

      人才争夺战和房价可谓是老生常谈了,老龄化和低生育率无疑是城市蓬勃发展的潜在地雷,全球经济低迷地方土地财政依赖有增无减,《新型城镇化》对开放限购的促进,资本进入租售产业。凡危难之处也必将是机遇与挑战最多的地方,这不就是人类智慧支撑其繁衍生息时最有意思的体现吗?

      将这近乎60%的粗糙城镇化率掰开揉碎的说城市群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城市化幸福指数、公共服务均等化、城市管理水平其暗含的的区域经济协同、自然环境治理、第三产业发展、基础建设所带来的数字经济、智慧城市体系、工业制造等等前景不正是满满的机遇,这也正是城镇化未来广阔的出路。

      《中国城市大洗牌》读后感(五):有感而发

      有感而发

      这本《中国城市大洗牌》对中国的城市经济进行了深度的剖析。我原以为经济类的书籍都会难以读懂,没想到作者们语言幽默加上也很接地气,这本书竟然带给我一种欲罢不能的阅读感受。再配合上各种数据以及表格,非常直观,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了力量,我读完对中国的城市发展有了一个较为深入的认识。作者们因可以拿到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大量重要数据,因此不论是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都非常有说服力。作者们以大的全局观书写这本书,按区块介绍中国城市发展,对不同区块的城市都有着很独到又透彻深入的剖析。因此对于中国的风云变幻、未来发展、国家经济战略都有一定的论述。书中不只是赞颂好的成分,对于很多不足之处或是缺点也有一定的揭露,相对来说评论与建议都很中肯,各种观点结论有理有据,300多页的书中包含了大量的有效信息,读完收获满满。

      读完这本书让我感悟良多。我没有作者们这样的大格局大视野,只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聊聊国家的发展变化,难免意见与见解有坐井观天之嫌,还请谅解。

      我来自祖国东北的辽宁省。很早之前,祖辈是闯关东从山东过去的。以前我都是以辽宁为自豪,因为这里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是“老大哥”,是文艺大省,也是体育大省等等。(今年夏天回过一次老家,发现这里很多人就像我一样,离开了就没有回来,人口流失严重。又听说全省的GDP也变成了倒数。镇子上的房子不论多便宜,却完全卖不掉。省会沈阳也出现了很多烂尾楼盘,房价也只在1万上下徘徊。)

      但是当我在考大学时,想要借读大学的机会去外面世界看一看,但是我应该去哪里呢?叔叔果断地跟我说“孔雀东南飞”,意思就是要去东南沿海富庶之地,然而因报考志愿却来到了武汉读大学。武汉这里是华中重要的城市,有着“九省通衢”之称。在武汉我感受到了南方特大城市的繁华,以及不同的人文景观与地方特色。毕业之后我参加校园招聘,来到了福州。

      福建,虽然沿海但是山比较多,尽管北临江浙沪,南临广东,可经济却发展不起来。再加上之前台海关系紧张,似乎国家已经忘记了这个地方。我记得我2007年初次来到福建的时候,火车还是单行线通行,从九江到福州就要乘坐12个小时的火车。刚来到福州,我甚至都很难将它与“省会”这个词联系起来。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复苏,也亲眼见到这个城市向好的方向发展:新建了福州南站、动车通行、多座大桥建好、地铁如今二号线也已经通车,其他线路正在建造当中、平潭成为经济实验区,从当初去平潭还要坐轮渡,如今也通了两座大桥。公司附近的油泼面从之前的3块钱涨到了15,房价也从之前的3000多一路飚升……

      从之前的公司出来,阴差阳错,做起了房产中介的工作,更是亲眼见证到房价的一路攀升与最近的房价下跌。

      一个城市要经济增长,必然要扩大人口。人口多,吃穿用住才能产生更多的生产与消费。国家从最初的计划生育,到放开二胎政策,很多城市也降低落户的门槛,为的就是为城市注入更多的人口。最主要的在于,人口多也就需要更多的住房,房价才能水涨船高。尽管这能为城市增加更多的GDP,但恶果也会慢慢显现。

      就比如说,很多外来打工的住在城中村,因为那里租金便宜。可城市建设陆续拆除这些城中村或棚户区,他们必然就要改住其他社区很好但租金很贵的地方,导致生活成本增加,坚持不下去就会撤出这个城市,以致有些公司招不到人,或人工成本增加而减少了利润。最终公司也不得不撤离这个城市。很多公司一年的利润甚至在这个城市连一套房子都买不起,却出现公司不得不撤离时将总部卖掉,意外赚得更多这样魔幻的事情。

      房价的上涨导致很多人,不再从事实业。很多公司在某某地方先圈一块地皮,也不急着建厂,过后城市有新的规划,就可以“卖回”给政府。实业公司走了偏门,变相炒起地皮。长此以往,城市经济如何能够健康正常发展?

      很多人为了供一套房子,成为一生的房奴,就算放开生育也不敢多生孩子,也不敢生病,不敢请假。为了挤掉GDP的泡沫,让城市良性发展,于是政府开始限购控制房价。买房子都如同炒股一样,是“买涨不买跌”,房价不涨必然导致房产交易量下降。于是,我作为二手房的中介迎来了行业的寒冬……

      我的经历也只是中国经济及城市发展,亲历的一点浅薄的认知罢了。到底中国的未来将何去何从?这还要看政府这只巨手如何调控,很多事情可能我们无法改变,就只能随波逐流。只希望中国不要过于迷恋房地产,可以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每个城市都有它不可替代的优势,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也希望自己赌上一生的这个城市,能变得越来越好,可以以它为荣为傲。

    个人签名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