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More 保存 重做 撤销 预览

   
关闭   当前为简洁模式,您可以更新模块,修改模块属性和数据,要使用完整的拖拽功能,请点击进入高级模式

重播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
Emma海外服务器
管理小天使
当前积分:834
帖子    383
新博币    1690 提现
提现    0
TA的勋章:勋章中心
     
    150 0 |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序浏览
    有别于其他国际影展,柏林影展选片强烈呈现多元价值、让议题彼此对话的特色,对于世界正在发生的「大事」,更是柏林影展年年关注的焦点。 过去两年,许多乌克兰影像作品透过柏林影展首度面向世界,从导演的镜头让人们第一手、更细致地认识战火下的乌克兰。

    Ⅰ. 现实远比虚构残酷──开战后回看《编辑部》

    今年柏林影展最受期待的乌克兰电影,首先是波达修克(Roman Bondarchuk)执导的《编辑部》(The Editorial Office)。 现年42岁的他,早已是乌克兰电影界的明星,2015年的纪录片《乌克兰警长》(Ukrainian Sheriffs)代表乌克兰角逐奥斯卡;生涯首部剧情片《火山》(Volcano)2018年出品即获得全国最 重要文艺奖项「谢甫琴科国家文艺奖」(Shevchenko National Prize)。

    新作与《火山》一样,回到他的故乡赫尔松(Kherson)拍摄,在2022年2月战争爆发前顺利杀青,却不免遭到战火波及。

    《编辑部》的主角是一位大学刚毕业的生物学者,为争取草原成为欧盟保护区,开始记录土拨鼠生态的他,意外揭发政商勾结的内幕。 他先去找前苏联时代残存的传统媒体,被对现况无力的老记者回绝;商业媒体怕得罪人也不敢发表,总编辑坦白告诉他「造假是我们的真实」,只有诉诸温情和夸大 的假新闻民众才爱看。 他不死心,怀抱理想进入新闻业,发现自己只剩下社群媒体小编可做,一切努力只为了讨好读者冲高流量,结果注定要失望。

    乌克兰1991年脱离苏联独立,民主的历史还很短,贪污问题根深蒂固,对结构性腐败和媒体政客合流的批判是本片的核心──为拉高网路声量,地方政客争相录制哗众取宠的 舞蹈短影音;民众疯狂追逐靠虚拟货币诈骗的美国投资大师;记者挖内幕目的是找到用来勒索的把柄;南方小城光怪陆离的众生相明显是后苏联时代社会乱象的缩影。

    延续《火山》的超现实风格,《编辑部》从一开始的幽默,到后来剧情愈来愈荒诞,不时出现近似预言的对话,紧扣战争爆发前的社会氛围:「人们只想吃、 上床和祷告,除非莫斯科的坦克开进来,不然没人想到战争。」



    被战火摧毁的拍片现场、战殁的剪接师
    饰演男主角的班聂科(Dmytro Bahnenko),本行是揭露丑闻的调查报导记者,为拍片接受演员训练。 他和导演波达修克渴望自由和人权等欧洲价值,同是2014年广场革命时觉醒的年轻世代。 在映后座谈,波达修克冷眼分析乌克兰媒体生态,指出新一代以调查报导见长的网路媒体才敢碰敏感议题,可惜社会大众不爱看;相较之下,造谣和编故事的 媒体点阅率特别高。

    不过,他强调片中触及的贪污和政商合流问题都可公开讨论,「乌克兰人民对政治人物的要求非常高,我们这一代尤其想改变现状。」在战事胶着的此刻,他对乌克兰社会的反省 能力和国家未来只会更好的信心让人惊讶。

    只不过现实远比虚构残酷,拍片现场赫尔松如今成了前线,草原被战火破坏殆尽,森林被打造防御工事的俄国军队铲平。 片子杀青半年后,俄军全面入侵,连波达修克自己的家也被炸毁。 首映会上,他说:

    「现在看这部片有怀旧感,像是珍贵的历史纪录,过去的赫尔松一去不复返。」
    剧组的男性工作人员后来也都上战场,其中剪接师奥尼斯科(Viktor Onysko)不幸在2022年底阵亡,享年40岁;波达修克只好找人接替,在空袭警报和奔波中辛苦完成后制 ,将这部片献给这位为保卫国家不幸殉职的知名电影人。

    战争结束遥遥无期,使他感到愤怒,「过去这2年,我们国家一直失去最好的人才。」谈起下一个拍片计画,「谁还有心情拍剧情片?乌克兰导演都去拍纪录片了 。」波达修克正全心全意记录这个被摧毁的国家如何重建。

    https://www.twreporter.org/a/ukrainian-films-at-berlinale





    个人签名

    台湾十几年自营机房|各国免实名免备案服务器|抗投诉|解决移动屏蔽|加速CDN防禦 |IPLC专线 |大带宽|站群|tg@XMOhost3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